“用实际行动给司法留下一抹温情的亮色”

发布时间:2024-06-04 22:08:29 来源: sp20240604

少年审判工作被称为“特殊的希望工程”。少年审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体现着以未成年人为中心的一种新的内在的法律逻辑。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治护航。

作为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审判员、一级法官,王伟自2014年起从事少年审判工作,在他看来,对于孩子,从家庭之爱到社会之爱,都不该缺席。

“少年审判法官会持续关注案件审结后未成年人的成长轨迹是否得到了矫正、生活环境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王伟表示,这就需要法官在审判之外再多做一些。在法庭内,要做到“寓教于审”,要注重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教育和感化,在宣判后要对未成年被告人开展法庭教育,要责令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审结后应该起到未成年被告人的人生“重启”的效果;在法庭外,要更加关注未成年人内心的需要和渴望。

在做法官助理期间,王伟曾辅助法官办理过一起拐卖儿童的刑事案件。案件中,孩子出生第三天即被其生母出卖,因为孩子的母亲在服刑、父亲下落不明,孩子被解救之后一直在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临时监护。案子审结后,后续工作仍持续了约三年——

王伟所在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党小组多次前往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看望被拐儿童;多部门就户籍问题、监护问题、福利机构接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进行座谈,最终多部门联合发力,为被拐儿童最终完成落户安置工作。

“不能就案办案,要源头解决实质化解。”这一理念在少年审判团队中深入人心,王伟当法官后,也一直用此标准要求自己。

怎样实现“延伸保护”?王伟提出,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未保委、教委、民政部门、学校等单位应当加强合作、增强联动,共同为涉诉未成年人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推动建立由未保委、法检两院、社区青年汇、爱心企业等共同组成的综合性帮教基地,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涵盖就业、学习、城市体验等多样化服务,回应涉罪未成年人重返社会需求。

未成年被告人走上正途、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调解成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这一幕幕串起来,构成了少年审判法官成就感的来源。

“少年审判队伍是一个不一样的团体,法官应当坚守法治信仰,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倾注所有的热心,用实际行动给司法留下一抹温情的亮色。”王伟说。

(责编:王子锋、邓志慧)